(中国环境APP黄建华 周兆木 洪旭朝 浙江报道)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2021年,镇海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8%,较2020年上升3.6个百分点,PM2.5浓度降至20μg/m3,较2020年下降1μg/m3,环境空气各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和全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最大的区(县、市)之一的镇海,立足产业特点,狠抓工业废气治理。于2016年率先启动VOCs专项治理行动,引入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并开展数字化管理,安装181套企业VOCs自动监控系统,对70多家重点化工企业进行深度治理,5年完成近100个VOCs整治项目,累计削减VOCs排放2400多吨。对35蒸吨以上锅炉开展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在产20台大型燃煤锅炉烟气全部实现清洁排放要求,同时完成100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022年,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清新园区”和“无异味工厂”创建,进一步提升工业废气精细化治理水平。
针对镇海大气环境的状况,运用科学解析大气污染来源,联合国家和省市环科院等研究机构,开展全市首个区域性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科学评价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并制定大气环境保护策略。在石化、化工、橡胶、家具、紧固件制造等涉气重点行业开展污染源解析,探索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重污染天气成因,精准锁定PM2.5、O3等大气污染物来源并制定协同治理措施。
针对机动车对大气污染贡献越来越大的状况,镇海瞄准关键增量,严控车辆尾气污染。将机动车尤其是柴油货车排气纳入环保监管视野,实现每月机动车上路执法和入户抽测常态化,近三年累计淘汰柴油营运车及老旧柴油车1300多辆。在骆驼、招宝山和庄市城区开展老旧车禁行,在主要道路设置12套黑烟车辆自动抓拍系统,及时发现处置污染车辆。同时对区内4800多台挖掘机、叉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常态化尾气检测,有效扫除排气监管死角。
结合镇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面源污染整治。近三年累计整治“低散乱污”企业(作坊)621家,淘汰落后产能50家。以“道路清爽行动”为抓手,建立道路污染快速冲洗机制,每年对全区174条道路保持2-6次的日保洁频次。完成镇海港区煤码头及堆场整治和后海塘煤场封闭煤仓建设。实施颗粒物自动监测,在主要道路和建筑工地安装颗粒物在线自动监测系统(TSP),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道颗粒物自动监测全覆盖。按照“八个100%”要求,强化施工现场及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建筑扬尘大幅削减。
镇海运用多样手段,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宁波市生态环境系统率先配备VOCs走航监测车,实现全域走航制度化、常态化。对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居民集聚区和异味投诉多发点位等重点部位开展夜间和不定时走航巡查。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走航巡查近200次,走航里程3000余公里;针对废气问题,开展“百日攻坚”“绿剑”“夜鹰”等专项和错时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检查7000余人次,检查涉气企业1000余(次)。
(图片来源:国新网 徐想 刘健 摄)封面新闻记者:我们知道应对气候变化与污染
地方快讯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