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首页 > 要闻 > 时评 > 正文
【环境与法制研究】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2-11-30 09:30:16 | 来源: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与法制专委会 | 打印 | 收藏
缩小 放大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推进绿色转型,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推进绿色转型,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主骨架全过程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建成25.1万公里,约占规划里程的86%,有效缩短了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

《意见》提出,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网络韧性显著增强,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智能、绿色水平达到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构建,为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建设目标,《意见》提到了完善网络布局、加快主轴建设、加强走廊建设、推进通道建设、提升枢纽能级、完善多式联运、提升管养效能、加快智慧升级、推进绿色转型、提升安全水平等十大重点任务。

其中,在推进绿色转型方面,要求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主骨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意识,积极推行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将节地作为工程选址及建设方案重要因素。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优先避让生态敏感区,确无法避让的应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港区、机场、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场站等近零碳示范区。加强绿色航道建设,保护河湖生态功能。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工业化建造,推广永临结合施工,推进建养一体化,降低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推进铁路电气化和机场运行电动化,加快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有效覆盖。

实施中要注重资源统筹,减少土地占用、环境影响

《意见》还明确了6项实施要求。

一是加强建设协同。坚持全网“一盘棋”,制定出台主骨架路线方案,提出路线组成和建设要求。

二是注重资源统筹。原则上从严控制长江、黄河、珠江等中下游城市段及河口段新建项目单方式过江,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率。主骨架改扩建项目要充分利用既有通道资源,减少土地占用、环境影响。强化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衔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做好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的信息核对和上图入库,明确空间布局和用地控制规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线位、点位等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城乡建设布局、河湖水域岸线等衔接协调。

三是抓实前期工作。各地区及有关部门要加大主骨架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深度,依法尽早启动节约集约用地、环评、航评、防洪、水资源、考古调查等专项工作,优化前期工作程序。

四是合理选用建设标准。深化主骨架项目建设标准研究论证。

五是加强技术攻关。结合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和自然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六是完善技术规范。完善多方式共用通道线位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技术要求和配套政策。抓紧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应急、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碳、地下互通立交、新基建及特殊自然环境交通建设等标准规范制修订。(《中国环境报》/来源)

 

本文作者:《中国环境记者 马新萍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互联网,华东中华环保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华东中华环保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华东中华环保”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时评图文

  • “海洋环境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

    “海洋环境保护项目”在

  • 疫情期间,上海如何保障专项生活垃圾和医废的收运、处置?

    疫情期间,上海如何保障

  • 矿业权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有这些新要求

    矿业权政务服务“跨省通

在线举报